52岁的黄琦霞已经退休,但依然每天重复着两年来在“阳光之家”工作时的生活——每天6点起床打点家务,赶在7点前到学校准备上课事宜,晚上6点后不定时下班,11点睡觉前不是在备课就是和学生在网上交流。“总之,自从几年前接触特奥、智障人士,我生活的重心就全放在这里了。再苦再累只要看到孩子们一点进步,我就很开心。更重要的是,这点进步会减轻他家人很多痛苦。所以即使退休,我每个星期都会来做几次义工,不来心里总觉得少了什么。”她哑着嗓子说道,脸上是幸福的满足。
我的水杯永远倒满热水
黄琦霞、一个下肢残疾的残疾人,四年来却用她的爱心和耐心感化了近一百名智障人士,让他们重获自信,让那些曾经破碎的家庭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。“因为我自己本身是残疾人,明白智障人士和他们家人的内心煎熬。所以,我希望用我的行动证明给大家看,智障人士也能为社会做贡献,只要你付出爱心。”
作为彭浦新村的助残员,黄琦霞是最早一批接触特奥运动的志愿者,也是上海“阳光之家”资历最深的老师。2005年,特奥运动在彭浦新村街道全面展开,黄琦霞开动脑筋,在街道残联的大力支持下,挑头组建起一支7088社区特奥康复操运动队,利用现有社区资源和设施开展社区特奥活动。无论数九寒天的冬季还是鲜花烂漫的春天,这支康复操队伍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不仅赢得了智障人士家属的认可,也获得了社区居民乃至社会媒体的赞许和关注,组建起一支7088社区特奥康复操运动队成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特奥运动的品牌之一。
随后,彭浦新村“阳光之家”成立后,已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,她对“阳光之家“的智障学员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,“阳光之家”的智障学员无论在什么时间需要黄琦霞的帮助,她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这些智障学员的面前。“我们关心一个残疾人,就是关心一个残疾人的家庭。”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学员陆伟峰父亲不幸去世,母亲又是精神病患者,只有外婆与他们相依为命。黄琦霞对这家人倍加呵护,经常上门进行心理疏导,与小伟峰交朋友。而在她的积极开导下,小伟峰的精神状态稳定了,居室里又传出了久违的老少同乐的欢笑声。
这样的故事在黄琦霞身上每天都会发生,她的努力自然也获得了回报。在“阳光之家”一百多名学生心里,黄老师比妈妈还亲,很多心里话不能和父母朋友说,但一定要和黄老师说。黄琦霞说,她的水杯永远是倒满热水的,学员发自内心的关心和改变是对她最好的回报。“我只要听到智障人士的叫我一声‘黄老师好’,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。”黄琦霞自豪地说。
带他们跳起“人生之舞”
最让黄琦霞自豪的是,在她的带教下“阳光之家”还有了自己的交谊舞队,这也是“阳光之家”智障学员的家长们从来不敢奢望的。“去年电视里放《舞林大会》,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,只要谈到这个就兴奋得不得了。”敏感的黄琦霞立即想到了利用兴趣来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,“当我向他们提出学跳舞时,他们竟然异口同声地大声说好。”
但接下来的困难是黄琦霞自己也没有料到的,首先智障学员们缺乏乐感不懂得节拍,学了半个月还是乱作一团。那时即使学员的家长也都打了退堂鼓,说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。其次在常人看来是一个小小的动作,可智障学员学起来需要练上几十遍甚至几百遍才能学会,只有通过反反复复地练才是唯一的办法。最重要的是,黄琦霞本身是个下肢残疾的人,站久了腿就支撑不住,更何况是教跳舞。但靠着一股毅力,黄琦霞还是坚持了下来。五个月的练习,学员们都学会了跳华尔兹舞。这时的黄琦霞却瘦了十多斤,她残疾的下肢却又红又肿,智障学员的家长看了都心疼,黄琦霞却说,她一个人受点苦没关系,只要智障学员他们开心自己就开心。“交谊舞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社会的一扇大门,他们可以通过这个,和正常人多接触。”
|